更新时间:
尽管比此前预计的返回推迟了一天,神十九航天员的归家之路和之前各个乘组并没有太大不同。4月30日凌晨,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后,经过8个多小时的飞行,来到东风着陆场上空。
据介绍,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,夏粮丰收已成定局。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,截至6月13日,已播种面积7915.2万亩,夏播工作大头落地。初步统计,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,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,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。
由于平陆运河钦州综合水上服务区地处感潮河段,为应对潮汐区高盐、高湿环境对建筑结构的腐蚀影响,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对项目防腐设计、材料选择、混凝土工艺进行全面优化,确保工程耐久性与安全性。具体而言,项目金属构件全部采用316L不锈钢,并辅以阴极保护技术,显著提升抗氯离子腐蚀能力;混凝土掺加“聚丙烯腈防裂纤维”和“CPA”新型防腐阻锈剂,降低渗透性,延长钢筋寿命;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有效的温控措施,实现大体积混凝土“零裂缝”的目标。(完)
启动应急预案改变的不仅是返回时间,还有搜救任务的各类细节。以往大多数飞船着陆在东风着陆场的西区,而这一次神舟飞船着陆点位于东区。与西区适合车辆通行的硬戈壁不同,东区地形条件相对复杂,既有沙漠、软戈壁,也有山地、梭梭林、盐碱地、草湖等特殊地貌,对直升机降落和地面车辆通行都带来一定挑战。但是每次返回前,搜救人员和各系统都要在类似区域进行综合演练,就是为了保证任务到来时做到不慌不忙。
衢州5月1日电 (张斌)4月30日,2025柯城人发展大会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举行,350余名柯城籍海内外人士共聚一堂,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6月14日上午,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,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,要求即日起,受旱地区上游黄河、海河、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,加大下泄流量,保障抗旱用水需求,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,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,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。6月14日15时,水利部将针对河南、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,目前维持针对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,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。
截至6月13日,全省大、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.48亿立方米,储量充足有保证,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,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;南水北调中线工程、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,地下水源较充沛,能够满足抗旱需求。5月下旬以来,对全省98.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.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,及时修复损坏设施,确保抗旱灌溉需要。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,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。